近年来,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,酒店行业逐渐陷入低迷状态,与此同时,国内领导人对反腐重拳出击,实施“八项规定”,“官场生意”全面式微,各高档酒店如洲际、喜来登、希尔顿等入住率持续低迷,经济型酒店的业绩也不断下滑,还有不少星级酒店现裁员潮,眼下的中国酒店行业供求失衡,已经呈现过剩危机。
有业内人士分析,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,或将为低迷的酒店业带来一丝甘露。但是,在短短3天假期结束后,酒店业入住率再次跌入“冰谷”也是可以预期的。
有关资料显示,目前我国共拥有超过1.6万家星级酒店,其中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的比例由10年前的7.7%上升到去年底的17.5%。前几年,喜来登、希尔顿等外资高档酒店开始纷纷抢占中国市场。同时,如家、汉庭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更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但近来,酒店业入住率低迷,利润下滑严重,整个行业开始出现过剩征兆。
最近,北京、大连、三亚等旅游业发达、商务活动密集的城市,酒店业普遍“遇冷”。据媒体报道,大连的高档酒店,旺季时,客房入住率也仅仅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几的水平,并且连续三年难以改观;淡季时,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只有30%左右。
业内人士认为,六成入住率是行业的盈亏线,低于这个比例就会亏损。国家旅游局去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显示,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是54%,在六成以下,今年的统计数据虽然还没公布,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,酒店业正在遭遇“倒春寒”。
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认为,酒店业低迷表面上看是外资高档酒店抢滩登陆、经济连锁酒店加速扩张导致的,但实际上,与国家大的政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。限制“三公”消费等政策的出台,也导致了高星级酒店和高标准的会议设施、住宿设施“入住率”低。